走过慢慢旅途,经历日出,拍过黄昏,经历无数美好时刻。而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题记
沉寂了许久,我想拍照
沉寂了许久后的游记。
这一年来,因为工作原因,上海苏州的奔波几乎没有了多余的闲暇时间。
于是沉寂了。
当然,沉寂的同时,努力让自己也沉积——
思考自己究竟想拍什么。
小林在他的书里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拍拍家人、孩子,拍拍准备吃的食物,拍拍旅行中与景区招牌的合照,这样的态度相当正确。
曾经对这样的拍照方式很是不屑,一直认为拍照或者说摄影是光影、技术、后期等一系列严谨的过程。而到此一游的方式,是多么低级的拍照。
经过这一年的思考,慢慢发现,摄影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发现并记录生活中最真实的瞬间,器材、光影、摄影技术并不是排在第一位。。
因为换工作的原因,意外的获得了15天的假期。
15天啊,整整半个月,这是从工作以来从未有过的超长的假期。
于是,我要好好利用这半个月的时间,从沉寂到沉积,希望还有成绩。
准备出发
走什么样的路线呢?
去贵州、去大山深处、去少数民族古村,去记录深山里的生活。
重庆——泸州——赤水——毕节——黔东南侗寨,粗略的制定了这样的大致行程。
拉上另外两个朋友在赤水汇合。
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10月14日,下班后从苏州乘坐机场大巴去浦东。
所谓好事多磨,没想到出门第一天就遇到了一点波澜。
机场大巴路过虹桥时开始堵车,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望着马路上望不到尽头车尾红灯停滞不前,第一次期盼航班晚点。
直到离飞机起飞前30分钟才赶到值机柜台,按规定已经不能办理登机牌。但是,凭着好运气和高颜值,还是顺利换到登机牌,连行李托运都免了。
后来,又阴差阳错的给免费升级到商务舱。
坐在商务舱里不禁感叹,高颜值是多么的重要!!
从重庆开始
第一次到重庆。
鳞次栉比的高楼、高低起伏的地形、略显狭窄的路边,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来这里的目标。
来这里是为了垂涎已久的小面和火锅。
早上9点半,解放碑附近的普通居民小区里,路边依旧坐满吃小面的市民。
是的,为了一碗小面,所以我来重庆。
九尺坎小街,老奶奶在卖咸鸭蛋,我花了6块钱买了四个。
后来在贵州吃了第一个,就后悔买少了——微咸中带着淡香,实在是居家旅行饮酒品咖必备的点心啊。
我说,给你拍张照。老奶奶整了整衣服,很是开心。
从繁华的解放碑打车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到十八梯,却已经是另一番景象。
十八梯,这里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地理位置,也是六七十年代老重庆生活缩影。
而放在现在,则是无法不让人联想到贫穷落后了,所幸,高耸入云的商品房正逐渐代替这些拥挤、灰暗的老宅。
当然,越是这样的老街,越能找到生活气息。
打车只需几分钟,便可以从灰暗的老街到达高楼林立的江边,几分钟仿佛穿越了半个世纪。
南山一棵树。
当天雾重,空气并不通透,但仍吸引着不少人来到山顶看日落。
日落很美,其实看着三三两两的人群看日落的画面,本身也很美。
万灵古镇,意外的惊喜
从重庆汽车站乘坐大巴,2个多小时到荣昌县,一个重庆和四川交界处的小县城。
而距离县城8公里坐落着一座千年古镇——万灵古镇。
万灵古镇
万灵古镇,原名路孔古镇。
南宋时期,由于通漕运更兼出产宫庭贡品蜂蜜,万灵便是著名的水码头与物资集散地,官府的钱粮兵器从这里经过。
傍晚时分,饥肠辘辘抵达。
目前镇上只有一家住宿客栈,倒也省去选择的烦恼。
丢下行李,几分钟步行至濑溪河边,远远看见河对岸竖着饭店的招牌。
跨过桥,择一家饭店,临河而坐。
点一盘河鲜、两份家常菜,在夕阳的余晖下,与一湾碧水对峙发呆。
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如同一幕幕生活剧。
在桥上来来往往的大多数是小镇居民,有放学回家的孩童、有捕鱼人、有田里干完农活回家的农夫,也有背着一筐干柴回家的老人。
步履蹒跚,一步一步往河对岸走去。
濑溪河全长192公里,是荣昌最大的河流,也是荣昌县古漕运重要的交通运输河道。
10月的万灵,宁静而清爽,没有闹市的喧嚣,静静的濑溪河逶迤而过,见证着这方土地的兴衰和繁华。
客栈住宿条件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说不好。
不过,这也正反应这座古镇未商业化。
第二天清晨,从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醒来。
隔壁一家饭店的老板正在加工黄鳝。
信步走在平坦的石阶上,老街并不长,多是明清时的建筑。
已经被磨损的石阶,则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在早餐店门口边等边拍,大约20分钟,喝到了现做的豆浆。
当时早已过了早饭时分,已经是城市里brunch时间。
店铺里包子已经卖光,幸好女友面子大,店家拿出两只他们自己吃的包子,顺利解决早饭。
此刻老街上几乎所有的茶馆都已经客满,喝茶聊天或者花牌麻将,热闹而闲逸。
5元一杯茶,可以不断续水,从早晨喝到中午。
前一天来古镇的路上,司机就热情的说,来万灵古镇,一定要吃一顿“母猪壳”,味鲜刺少,非常美味。但是由于量少,每家饭店都限量供应,我们本地人经常想吃都未必能吃到。
于是一直心心念念,没有忘记这等美味。
晌午未到,便到饭店要点母猪壳。
待老板娘将鱼捞出,才发现这就是鳜鱼啊,90元一斤的价格,着实不便宜。
20分钟后端上桌,麻辣鲜香,吃了只呼过瘾。
后来想想,一条鳜鱼也就一百多元,比起苏州动辄三四百的“松鼠鳜鱼”还是要便宜不少。
古朴的小镇,古朴的生活。
小镇上唯一一家理发店,也是最古朴的模样。
即使在白天也是远离喧嚣的古镇,夜幕降临后,更显得清幽。
清澈的河水,闲逸的生活,淳朴的居民,万灵古镇竟然是我来重庆最意外的收获。
泸州,来这里闻一闻酒香
从荣昌县乘坐大巴,一个多小时,已经抵达四川省泸州市。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四川的土地,不是成都,不是其他热门旅游地,竟然是泸州,名副其实的酒都。
这不是旅游热门城市,却是我喜欢的地方。
泸州的代表是白酒,这里白酒的代表是泸州老窖,泸州老窖的代表则是国窖1573了。
国窖1573酿酒现场,由于现场极高的环境要求,游客只能隔着玻璃观看。
走马观花,也可以感受到酿造现场的要求之高。
酒厂内的龙泉亭上有一副楹联,“水经龙泉成佳酿,风过泸州带酒香”。
那么,人过泸州呢,又岂能不沾点龙泉酒香?
每个来参观泸州老窖酒厂的游客,都可以免费品尝一口美酒。
这是国窖68度原浆,据说八千多一斤。
小酌一口,齿颊生香,余味绕舌……
如果下次再来泸州,我愿意醉一场!
赤水,美酒河的水声潺潺
从泸州出发,不到50公里,却已经从四川省跨到了贵州省。
傍晚时分抵达赤水市——一条赤水河横穿而过。
赤水河,因酿造茅台、郎酒、习酒等数十种知名美酒而被称为“美酒河”。
今夜将枕着美酒河的潺潺水声入睡。
入住的客栈,原本是山脚下的商品房,被装修成客栈,快捷酒店的价格,公寓式装修,这是全程最具性价比的住宿。
从赤水开始,旅程由两人变成四人,交通方式也由大巴变成自驾。
其中一个人,每天早晨起来别人喝水,他喝啤酒。
驾龄最长的老司机,就这么每天醉生梦死……
大同古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赤水河畔,是一个经历昔日的繁荣而衰败了的码头。
不管是老场市还是古镇,都曾经经历过繁华,然后衰败,但是这些花开花落似乎离古镇人很远。
你看,不管是坐在茶室聊天的老者,还是在街边戏耍的顽童,都是一脸的从容……
入住的客栈距离大同古镇3公里,第二天早上恰逢大同镇赶集。
记得小时候,老家也有赶集,每逢农历双号,小镇上摩肩接踵,小摊上尽是鸡鱼肉蛋、居家生活品,琳琅满目。
在大同古镇,又再次回忆起童年的赶集。
卖蔬菜、水果,卖衣服、手工,一有尽有……
其实,这也是我见过最安静、最有生活气息的古镇。
被历史磨的光滑的青石板道路、潺潺的赤水河、座无虚席的茶室,无一部显示着古镇的悠久和闲适。
最普通的一间茶室,没有精致的装修,但是5元一杯的大碗茶,便可以换来半天的悠闲。
这一锅可不是一般的豆腐,而是豆花。
当地人都是买来一份,撒上香葱、辣酱,拌着下饭。
大
温饱与闲逸。
手工制作的油纸伞店,如果你也曾经路过,是否买了一把,送给丁香一样的姑娘?
遇到一位很热情、很会做生意的饭店老板。
他推荐我们吃“竹燕窝”,他说,我们这里的竹燕窝中央7套都报导过,富含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来我店里吃一次竹燕窝,再喝一杯“虫茶”,你会觉得很值!
又说,你看,我这一盆竹燕窝,已经洗了一个早上。
点了几份菜,包括竹燕窝、竹笋腊肉等,的确,这味道没有让我们失望。
这时候老板趁热打铁,对我们说,我这里的母鸡汤和赤水河里的鱼,你们错过了会很遗憾。
所以,后面我们又连续来吃了三顿。
两个小朋友把台阶的斜坡当成滑滑梯。
我说,你们两个坐好了,我给你们拍张照。
刚才还十分调皮的小孩,立刻乖乖并肩坐下,甚至有些害羞。
大
据说是茅台酒厂为拍几年茅台100周年的宣传片而搭建的影视基地。
四洞沟景区,门票85元,观光车30元。
最好的事物,往往都是免费的。
越是昂贵的物品,往往可能让人失望。
或许是因为价格越高,期望越高吧。
昨天买的油纸伞,总算可以当一次道具了。
路过丙安古镇,时间有限,只能给你匆匆一瞥。
当年红军在这里四渡赤水,如今,如果你要踏上这座桥,需要购买20元门票。
佛光岩景区,门票价格亦是不菲。
可惜时节不对,瀑布水流太小。
天色渐晚,时间花了一天,门票买了不少,却没有太满意的景色。
一行四人泱泱而回,突然想起大同镇上饭店老板说的母鸡汤。
于是,打电话给老板,让他杀鸡炖汤,我们一个多小时后可以到饭店。
不得不感叹这里居民的淳朴,老板接到电话后,竟真的去买鸡炖汤了。
当晚上八点,我们一行四人到饭店时,红烧鸡块、炖鸡汤刚好上桌。
用大快朵颐都不足以形容吃这一餐美味的情形。
最后,对着还剩余的半盘鸡汤,对老板说,这鸡汤留着,到11点煮面条吃夜宵……
知道这个地方也是饭店老板的推荐。
望云峰,从大同古镇沿着山路往上开4公里,到山顶便是。
只要不是阴雨天气,大多数时候清晨都有漂亮的云海。
第二天起了个早,驱车至望云峰,果然云海很销魂,未让人失望。
午饭时分,继续选择了古镇那家饭店。
中华倒刺鲃,饭店老板强烈推荐的鱼,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顾得其名。
价格100元一斤,肉质鲜美,来赤水不容错过。
毕节
吃完鲜美的中华倒刺鲃,略作休息,便开始驶往下一站——贵州毕节。
从赤水到毕节,三百公里的路程,原计划3个小时抵达,却没曾想到由于泥泞石子小路、未开通的高速,直接导致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抵达毕节市。
原本计划当天直接到织金县阿弓镇,只能临时调整,在毕节市区投宿。
在毕节市区,住了一晚山寨版桔子酒店。
第二天吃饭早饭,驶往阿弓镇,今天目的地阿弓镇化董村。
阿弓镇位于毕节和六盘水交界处。
中午时分抵达阿弓镇,投宿在镇上唯一一家旅馆。
原计划放下行李,略做休息,便起身去化董村。
当放下行李,坐在旅馆二楼的露台上,喝着啤酒、晒着太阳,看着田里收割水稻的农人、远处上课的学生,大山深处的小镇,格外平静祥和。
竟然一致同意,下午就坐这里发呆……
化董村嘛,明早再去!
收割水稻的农人,还有三五成群放学的学生。
啤酒,夕阳,对着远处一座座山峰发呆。
金黄的水稻,色彩鲜艳的教学楼,散学归家的学生,此刻心情格外的平静。
小小的客栈里还设有两间KTV,以及桌球。
晚饭后,各种音调混在一起吼着八九十年代老歌,
晚上躺在楼上,觉得整个地板都在震动,
耳边嘈杂的二重唱,直到午夜方休……
第二天早饭后,驱车驶往化董村——长角苗族。
客栈老板给了我化董村书记电话,对我们说,到村里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村委会。
一路盘山公路缓缓而上,期间还惊险驶过一段山体滑坡的山路。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化董村。
刚进村口,遇见一位做农活的阿婆。
问完路后,我说,给你拍张照。
掏出相机往前走,却没留意脚下潮湿的斜坡,狼狈的狠狠摔了一跤。
所幸,没有受伤,仅仅相机被磕掉了一块漆。
化董村,曾经是全国特困地区,近些年在政府扶持下,通上了电,基本解决温饱。
但是,走进村里,踩着泥泞的小路,夹杂着猪粪牛粪的味道扑面而来,不得不感叹,这里还是太原生态了。
是的,这里离小康还有很长一段路。
下午一点多钟,虽然是晴天,室内仍然很昏暗。
阿婆一个人坐在窗口。
语言沟通起来有点困难,但是看到我拿着相机,阿婆还是很开心的让我拍了几张。
对门是一家人在吃午饭。
此刻是10月中旬,最适宜的气温,但仍生着火炉。
虽然开着灯,室内光线仍然很弱,不得不使用大光圈,以及高感(ISO1250)。
ISO1600, F2.8, 快门1/80秒,略懂摄影的人都可以想象出室内的光线该是多么暗,而此刻是下午一点多钟。
这样的地方,看了总是让人心酸。
幸福感最高的永远是孩子们,每人分到一小包零食,足以让他们开心许久。
从村民那里了解到,现在只有节日或者有表演的日子他们才会穿上民族服装。
可惜,我们来的时间不巧,没有遇到他们的节日。
从学校外围墙上的绘画里能依稀看出长角苗族的民族服装以及他们的头饰。
进村前,“地久栈”老板特意给了我化董村支书电话,或许可以找村支书帮忙。
但是,初来咋到,终究没去麻烦别人。
补记:一个月后,当我在家里整理完照片,还是给化董村书记写了封信,并将照片一并寄去,希望他能收到。
黔东南:肇兴侗寨,堂安侗寨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美国《国家地理》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因为知名度很高,所以很多游客慕名而来,门票价格也和其知名度一样高。
而且,入口处24小时值班。
不得不再次感叹贵州的公路。
因为一段高速塌方,据说已经几个月,仍没修好。
于是,当我们几经周折,抵达肇兴侗寨时,已经晚上9点。
最后总算抵达今晚入住的客栈。
老板是福建人,摄影爱好者。
自然,这家是以摄影为主题的住宿,人气颇高。
去客栈的路上通过携程APP直接预订房间,老板帮忙以75折的价格预订门票。
虽然已经商业开发,不过寨子里仍有很多侗族居民。
早饭后,择一凉亭,便开始汉河楚界厮杀开来。
侗锦、侗布、挑花、刺绣,都是侗族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如同侗锦,银饰工艺品也代表着侗族传统文化特色。
如果你识货,这里倒是可以淘到一些不错的银首饰。
侗寨建房有一规矩,即围绕鼓楼修建,犹如蜘蛛网,形成放射状。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一种民俗建筑物,它是团结的象征,侗寨的标志,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侗族,他们穿着的布料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种靛印染、缝纫织绣都是妇女一手操作。
挽发鬓,戴银饰。
秋收的季节。
满是商业气息的肇兴侗寨,也可以寻找原始的生活气息。
从肇兴侗寨到堂安侗寨,开车需要15分钟左右。
12岁的杨东带着3岁的弟弟,在家里分吃一小包辣条。
我说,在你家门口拍会照。
拍完,我说你带我去附近的商店,我请你吃麻辣糖。
杨东说,不行,我要在家照顾弟弟,很快就要做晚饭,爸妈一会就下工回来了。
遇到三个小姑娘,我说,给你们拍张照。
她们开心的摆出各种搞怪姿势,并追了我一路,不停的说:
来拍来拍……
杂货店老爷爷今年86岁。
我连说带比划了半天,他才明白我想给他拍照。
拍完,我对他说,照片拍出来很精神。
他呵呵笑着说,还行还行,老了……
租错了衣服,这是穿着苗族衣服来砸场子吗?
日落时分。
这个时节并不是拍梯田最好的时机。
黔东南:岜扒村、小黄村、黄岗村
“肇兴行影部落”客栈的墙上,挂了很多侗族照片。
老板说,都是他平时在周边拍的,这些照片大多拍自于小黄和黄岗村。
那里尚未开发,非常适合拍摄。
于是,第二天我们就退了房,直奔小黄村。
这里的确没有让人失望,隐藏在大山里的村落,未经开发,仍保留着原始的侗族生活方式。
从肇兴驶往小黄村的路上遇到的某个村落,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下了高速,沿着盘山公路往山里行驶。
百无聊赖之际,发现一片侗寨,这也是本次行程最令我迷恋的侗寨之一——岜扒村。
午饭时分,奶奶在缝纫织绣,孙子在旁边玩耍。
奶奶说,现在做的这件裙子,村里唱歌跳舞的时候穿。
自己印染,自己缝纫,三天可以做成一条。
坐在中间的小姑娘叫婢(bei)仙,今年10岁。
她说,周六周日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去鼓楼唱歌,练习侗族大歌。
今天是周日,如果你们晚上有空,可以过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