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两个成都妹儿逛山城

我和老文,第一次只有我们俩个人的小旅行。









原本重庆是计划之外的目的地,因为临近家乡四川,饮食、风俗相近,所以都没怎么规划过要去。七月份时要预订10月份回广州的机票,发现从重庆出发比从成都出发便宜,刚好我没去过重庆,也可以逛逛,于是和我妹老文一起订了江北机场出发的机票,一个飞广州,一个飞北京。所以,此番到重庆,主要是搭飞机,顺带观光。停留时间有限,行程也不怎么丰富,我随便写一写,大家随便看一看。

题目解析:【妹儿】 四川话、重庆话中对年轻女孩子的称呼,小到小女孩,大到青年女子,都可以用这个词。家里人可以用,外人也可以用。家里开饭,妈妈一声:“妹儿,快来吃饭了~”,这就是家的感觉;在外面逛街,服务员:“妹儿,进来看下嘛!”遇到路人问路:“妹儿,**路咋个走哦?” 叫妹儿,既拉进距离,又有礼貌,还有种对女孩怜爱的意思在里面。听到家乡方言里的这个词,总是格外亲切。此外,“幺妹儿”也有一样的意思。

TIPS:

成都——重庆:现在成都东客站有动车很方便,大约2个小时就到。而我们坐的是普快,因为想省钱而且不赶时间就慢慢摇到重庆,四个钟左右,票价46元。

住宿:很多选择,最好选择交通方便的位置。对于像我们这样要搭早班飞机的,推荐一个七天连锁江北机场店,价格实惠有接送机服务,而且附近有很多吃的,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很方便啦。轻轨要早上六点半才开,所以头一晚住机场附近比较好。

饮食:重庆的麻辣是众所周知的~其他我没吃完,但是小面和火锅是一定要吃啊!

→ →好了,进入正题。。。。。

~~~~~~~~~~~~~~~~~~~~~~~~~~~~正文分割线~~~~~~~~~~~~~~~~~~~~~~~~~~~

DAY1:两路口胖妹面庄——十八梯——解放碑——洪崖洞

DAY2:磁器口古镇——江北机场

重庆有众多河流经过,处于河谷地区,多丘陵,坡地较多,因此被称为“山城”。今次一见果然如此,还没进重庆市区,在火车上就看到很多高架桥拔地而起,楼房高高低低修建在山坡上。出了重庆火车站直接接驳轨道交通。在此提醒一下像我们这样拖着大箱子的盆友来山城要做好心理准备,爬坡上坎什么的,分分钟遇到的事。

虽然重庆城市交通还是很方便的,但地势改不了啊,到了重庆你可以看到各种梯,过天桥的,上轻轨的,这里到那里的,甚至于我进到房间里都还有一个坎要上==对于长期在平原生活的我来说,要拖着大行李箱,背着电脑和单反爬这么多梯,真的有点累(⊙o⊙)…不过轻装上阵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我在想在重庆生活应该腰板、腿脚都会比较好吧,爬上爬下运动运动也挺健康。



重庆轨道交通很便捷,很多地方都可以到,车厢宽敞,服务也比较好,站内有洗手间,要赞一下。只是有些站没有电梯,对于行李多的人来说麻烦了点。算了,这点事也难不倒我们两个女汉子的。





重庆轻轨也可以算观光列车了,在车厢里可以看江景~

到房间收拾好之后,终于可以轻装上阵逛山城。来重庆之前我们也没做什么准备,只订好了房间,随便查了一点东西,随性逛一下。

在网上查到的“重庆小面50强”,觉得好厉害,吃个小面也要评50强,大家都是吃货啊哈哈哈。我们选择了两路口的胖妹面庄。就在宋庆龄故居旁边,两间店面,看似简单,味道却不简单。



我点的是精品肥肠+牛肉,好好吃!!!面条劲爽,麻辣够味。重庆小面是介于成都水叶子面和细面之间的粗细度,嚼起来很有质感,而且每一根都裹了油汤的味道,再配着煮得非常入味的肥肠、牛肉,用四川话说就是,巴适惨了!其实这种味道成都也有,但重庆的就更加重口味,吃完嘴里麻麻的。川渝的面条跟广东的面条很大差别,广州这边讲究清汤,鲜甜,味道淡;而川渝的面,小小一碗,却有好多调料、香料在里面,有滋有味,还有种类丰富的肉哨子,肥肠、牛肉、排骨、杂酱、豌豆、芹菜、酸菜······任君选择。吃完这一碗,整个人都精神了(有点夸张哈哈)真实是吃完这一晚胃口大开,更要磨刀霍霍向更多重庆美食进军!这一碗面让我想起在台湾一家小店吃的牛肉面,同样吃得很开心,回味无穷。

【胖妹面庄】名不虚传,在这里推荐一个!^_^

吃完我们坐地铁到较场口站。说到较场口,怎么觉得像是一个行刑的地方→ →想起网上有一篇吐槽重庆地名很土的小文,说成都的地名多好听,高贵霸气有总府路,诗情画意有琴台路,还有什么青羊宫、文殊院、春熙路,总体还算雅致,乡土一点的就是茶店子、梁家巷。而重庆的地名,红旗河沟、解放碑、牛角沱、菜园坝,更奇葩的是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哈哈哈,到重庆你去看地名,确实是这样。这个也跟城市地理环境和历史是密切相关的,我倒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至少是有历史有来源并且名字一直沿用的,也很有特色,总比一些新取的不知所谓的名字好。再说,本地人对这些地名可是有感情着呢~

在较场口,主要是去看看十八梯。由于山的原因,重庆分为上半城、下半城,繁华的解放碑在上半城,而破败的十八梯在下半城,它们仅仅相隔一条马路。据说,要看老重庆,老山城,就要到十八梯。这条老街道几乎全是石阶铺成,因为山势,所以呈斜坡状,陡峭弯曲。这里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也是被重庆高速发展所抛下的一块区域,却也因此,保留了山城原汁原味的市井味道。

我们到这里时,看到确实是一副破败的模样,吊脚楼感觉也摇摇坠坠,跟它背后的高楼行程鲜明对比。







现在棒棒军都有公司了。在我们这一辈的人小时候,电视里经常播放一部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跟着大人来来回回也看了挺多。棒棒军,也是重庆山城地形的特殊产物吧,手持一根帮帮,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爬坡上坎,为顾客搬运东西。看到这个招牌,就勾起小时候的回忆了,好像那些电视剧里性格鲜明的人物,就正活动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由于不是很熟悉这一块,而且那些石梯看起来弯弯曲曲也不知道通向哪里,我们只是进去逛了一点点,就出来了。

看到这些地方,总有一点老四川的感觉,成都都很少这么老的街了。我小时候曾在川东生活过,零星还有些印象,川东那边跟重庆相近,有些丝丝的感觉,有点相似。

从十八梯出来,直接就可以走到解放碑。



解放碑,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国家纪念碑。据说这里是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不过现在国内的商业街都大同小异,我去过的,春熙路、王府井、北京路、南京路、观前街、中山路····都差不多。



刚巧老文和我都穿着白裙子,哈~



解放碑附近有个好吃街



这是好又来酸辣粉,好像名气还挺大,但我吃了只是失望,味道一般,粉也不够绵软。这家店没有座位的,只能买了之后自己找地方坐着吃,我们去的时候很多人排队。但吃过之后我和我妹一致认为,如果去找一家街上的小店,应该更好吃。说到酸辣粉,我就想起我小时候住在都江堰,家里出来的小巷口,有一个面摊,真的只是面摊,撑上几根竹竿,扯上红白蓝三色的那种篷布,早上摆出来,傍晚收回去,老板就住在我们家楼上。东西都比较简陋,蜂窝煤的炉子,一口大锅,旧旧的碗柜,放满了洗干净的碗和各种各样的调料,桌子椅子全都不配套,一样是一样。但就这种小面摊的出品,却好好吃,最记得的是酸辣粉,又酸又辣,滋味十足,一碗粉,看似简单,但里面好多调料,细细碎碎,才能撑起一碗粉的味道,那些黄豆粒,大头菜颗粒,还有香喷喷的辣椒油,光是看着,就要吞口水了。不过这种味道,好多年都没有吃到过了,也许只留在童年里。

还吃了一碗糍粑,这个倒是味道不错,糍粑口感比成都的粗,但也是另一种风味。

走路再去朝天门有点远,我和老文直接去了洪崖洞。洪崖洞位于江边,以“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而建,面朝嘉陵江。现在的景观,大约是以老建筑为基础重建的。木制古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确比较有特色。网上还看到,说洪崖洞的建筑,跟宫崎骏动画里的某些场景很像,对比之后,发现的确神似。有趣的巧合~



里面有几条美食街、特产街,都可以逛逛。还有,走近火锅店的时候就有一股香味,好诱人呀。



在重庆拍的几张夜景人像,都很喜欢^_^







修建中的大桥,和民俗建筑一角。





隔远一点拍,应该也很漂亮。



我还没到山上去看重庆的整体夜景,已经觉得赞了!想必去南山上看,更好看吧。下次弥补上这个缺憾。重庆有“小香港”之称,的确,这里真的是高楼林立,房屋密集,夜景不输香港。在平地里,这些高楼、高架桥似乎不觉得有什么,但在重庆这种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参差的高楼,层叠耸立,更带给来自平原的我不一样的感觉。



江对岸可能是艺术馆之类的建筑。荧幕上不断有广告在播,五颜六色的灯光就映在江面,一艘小船静静地浮在波光之上,一盏小灯孤寂地亮着,影子和影子,依偎在一起。





这张照片,其实当时是想长曝,但手持不稳就抖了。然而却因此得了意外之美,照片看起来像是一幅印象派绘画。

今天好像没吃什么大的东西,吃了好些小吃,肚子就饱了,回到房间好好休息。晚上躺在床上,我又开始回味小面的味道,心想第二天我一定还要找家店来吃!晚上还有重庆火锅等着我们!

第一晚我们住在大溪沟,因此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在附近觅食。有着重庆小面50强的名单加上大众点评网,在附近找一间评价不错的面店,也不难的。我们走两步就看到这家【一热胜三鲜】,名字很奇特,有木有!

点餐之后,店员先给我们端上两晚撒着葱花的骨头汤。这跟四川一样,吃面的时候,会喝骨头汤或者面汤。我们要了宜宾燃面、杂酱面和豌豆米粉。米粉味道就一般,燃面和杂酱面我觉得挺好吃的,都是不辣的,看着都是碎肉拌面,但味道却不一样。酱料有着不同的味道,一个花生味重点,一个甜味重点,混着肉酱,都很好吃,我们把两碗面都吃光光。



后来在网上一查,原来,早些年,【一热胜三鲜】在重庆小面50强里面是排第一名的!好流逼!不过我们吃的时候,不明缘由,觉得味道不错,可以一吃,但如果要说全重庆第一,还达不到。看到好多人评价说后来店铺换老板,品质下降了,很多慕名而去的人就大失所望。我们倒不是抱着多大希望去的,所以感觉还不错~如果去到那里吃,推荐燃面哦。

回到大溪沟站搭轻轨,意外发现站下面就是Jolie罗晓韵开的花图摄影。原来就在这儿啊,巧遇巧遇。墙上的这朵水粉花很漂亮,忍不住要合影。





今天行程很简单,直接坐去磁器口。



在车厢里,本来我是想拍对面车窗里映出的我和老文的影像,结果对面的阿姨看到我在摆弄相机,就把小孩对着我的镜头,让他对我笑,哈哈~于是我就拍下了这有爱的一幕。虽然大家都是路人,在车上萍水相逢,但这一刻,包括我们邻座两人,六张笑脸,都永远定格在一张照片上。

磁器口在沙坪坝,地图上看着挺远,换一次线,感觉也没坐多久,就到了。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曾是嘉陵江的重要码头。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


四川的几大古镇我都去过,感觉磁器口更为古朴一点,地面上的确是旧时的石板路,不像有些打造后的古镇路面地板也是全新的。除了主街一带跟我去过的古镇大同小异,小街小巷里,还是很有风情的。



去的这天,下着绵绵的小雨,打在青瓦上,也很有感觉。好想就找一家茶馆,就这样听雨看雨,坐一下午。











高跟鞋当花盆。。。。



湿湿的石板路,像极了童年的某些记忆片段。



漫无目的,逛,拍。



大概因为地势高高低低,房屋错落,绿色植物充斥着角角落落,这些小巷子因而显得更有味道。





被雨水打湿的树叶,散发出一种鲜艳的绿。



两个成都妹儿逛山城~



这几条巷子里的建筑,还是原汁原味的。





一株三角梅,正开得灿烂,招摇在巷口,和这绵绵微雨一起,清新了这个午后。





待我长发及腰。。。。现在果然及腰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天青色等烟雨。



青瓦房,绿树荫,清风细雨人不归。



古镇人家,门口长了青苔的阶梯。



古镇正街



卖家居的小店。





通向河边。



一路都有小雨伴着。雨水细碎得像是被姑娘的剪子剪碎的丝绸,丝丝缕缕,拂过人脸。山城的秋天,渐凉。



石板路上的雨,沾湿行人的鞋。





一抬头,一抹温柔。





房前一串绿藤,小巧可爱,被雨淋得更加讨喜。



这条巷子里,好多家小清新的咖啡馆、家居店。





一个妹儿在街边写生。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花?



好多木马,好喜欢(*^__^*)





懒鱼时光馆,店主是一个文艺到不行的大男孩。店里全是这类手工制品,被各种小植物、可爱之物包围,店里放着小清新的音乐,店主一个人在自唱自high欢迎我们带来。→ →





这些东西,独自经营,也蛮辛苦的。





童年木马小屋。





最喜欢的是这些袖珍植物盆景。



小小一个玻璃箱里,竟有这样一个世界,有了它,就好像有了整片森林。



想起鲁迅笔下,“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不正是这样吗?



出了小店,听见喵星人在喵喵喵召唤我。





猫咪在下雨天走过,地上落下一串梅花。





蘸着雨水画下的朵朵梅花真是可爱极了。(*^__^*)



尾巴还圈着小板凳。呆萌呆萌的。





旧时店铺的门都是这样一块块木板拼的。开店的时候就一扇扇拆开。印象中,我还看过这样的店铺开门关门,不知什么时候,它消失在身边,只能在古镇中看到。也许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终会走近时光的灰尘里。



临街座位,桌面还有小植物怡情。



如果不是下雨,街两边的摊档应该都摆出来了。







路人不多,合照还是自己解决吧,放在石阶上自拍。



雨终于停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白衬衫打湿了又干,我却始终没实现在这里喝一下午茶的愿望。

正因为雨,古镇人不多,逛起来反而清净自在,更让人感到闲适。

如果再泡上一碗清茶,优哉游哉,看天光变幻,看过客往来,将是多么惬意。

好吧,下次来我一定要喝茶,坐一下午~~~~(>_<)~~~~



往轻轨走的路上看到路边摊卖锅巴土豆,很是诱人,作为“吃土豆狂人”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妹儿,吃啥子?”卖土豆阿姨这样问(旁边一锅是豆腐)。“要土豆,要焦了的。”我说。阿姨麻利地把用夹子捡好了土豆在碗里,用厨房剪刀剪碎,拌上辣椒粉、盐、蒜泥、香葱末等。土豆皮被煎的微焦,脆脆的很香,里面的部分则是绵绵软软的,很好吃。

关于到底吃那一家火锅,我们犹豫了很久,又要铁锅,又要老火锅,各种查资料。最后因为要到机场附近的七天酒店入住,所以决定过去再吃。这边吃的其实很多,看到有火锅连锁,奇火锅,大众点评评价也不错。然而我和我妹偏不想吃这种尽是游客的装修比较好的连锁餐厅,于是专找小馆子。看到一家真三味火锅,大众点评网连评分都没有,但在店门口闻闻香味扑鼻,看到也好多客人吃得热火朝天,于是最终选择了这家。



进来之后发现身边的食客全都是重庆本地人,味道应该不赖吧。这家店的确是木桌,长板凳,铁锅,老油,连碗都是土碗。看着红腾腾的一锅,食欲大开,这才是火锅啊!那些清汤寡水的,走开走开!



用公鸡土陶碗喝饮料,粗糙却有股朴实的质感。



只用香油碟加蒜泥和盐蘸着吃,很有滋味,麻辣鲜香,总体感觉比成都的重口味!成都的基本都是用清油。可惜我们两个人点不了很多菜,但是吃下来还是很爽。

不过,这两天都吃得比较重口,火锅又是牛油的,不易消化,你懂得。。。但为了美味,一年就这么一次,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天,早上搭了早班飞机离开重庆,我和老文,一个飞广州,一个飞北京,一个继续过夏天,一个正在过冬天,而重庆,在我的记忆里,停留在了秋天。



以前觉得重庆就在成都隔壁,没起太多的心思,这次“路过”之后,却发现也很好玩,山城果真也是魅力十足,而且还有好多地方我没有去到的(武隆的喀斯特地貌我也很是想看)。于是下次再来的念头,开始在心里长草。

下次我还要去找其他家的小面、酸辣粉、火锅以及很多很多的其他美食一饱口福!~~(>_<)~~现在坐在宿舍里, 默默地再想一遍小面和火锅的味道

两个成都妹儿逛山城

发布时间:2016-01-08 13:52:24

我和老文,第一次只有我们俩个人的小旅行。









原本重庆是计划之外的目的地,因为临近家乡四川,饮食、风俗相近,所以都没怎么规划过要去。七月份时要预订10月份回广州的机票,发现从重庆出发比从成都出发便宜,刚好我没去过重庆,也可以逛逛,于是和我妹老文一起订了江北机场出发的机票,一个飞广州,一个飞北京。所以,此番到重庆,主要是搭飞机,顺带观光。停留时间有限,行程也不怎么丰富,我随便写一写,大家随便看一看。

题目解析:【妹儿】 四川话、重庆话中对年轻女孩子的称呼,小到小女孩,大到青年女子,都可以用这个词。家里人可以用,外人也可以用。家里开饭,妈妈一声:“妹儿,快来吃饭了~”,这就是家的感觉;在外面逛街,服务员:“妹儿,进来看下嘛!”遇到路人问路:“妹儿,**路咋个走哦?” 叫妹儿,既拉进距离,又有礼貌,还有种对女孩怜爱的意思在里面。听到家乡方言里的这个词,总是格外亲切。此外,“幺妹儿”也有一样的意思。

TIPS:

成都——重庆:现在成都东客站有动车很方便,大约2个小时就到。而我们坐的是普快,因为想省钱而且不赶时间就慢慢摇到重庆,四个钟左右,票价46元。

住宿:很多选择,最好选择交通方便的位置。对于像我们这样要搭早班飞机的,推荐一个七天连锁江北机场店,价格实惠有接送机服务,而且附近有很多吃的,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很方便啦。轻轨要早上六点半才开,所以头一晚住机场附近比较好。

饮食:重庆的麻辣是众所周知的~其他我没吃完,但是小面和火锅是一定要吃啊!

→ →好了,进入正题。。。。。

~~~~~~~~~~~~~~~~~~~~~~~~~~~~正文分割线~~~~~~~~~~~~~~~~~~~~~~~~~~~

DAY1:两路口胖妹面庄——十八梯——解放碑——洪崖洞

DAY2:磁器口古镇——江北机场

重庆有众多河流经过,处于河谷地区,多丘陵,坡地较多,因此被称为“山城”。今次一见果然如此,还没进重庆市区,在火车上就看到很多高架桥拔地而起,楼房高高低低修建在山坡上。出了重庆火车站直接接驳轨道交通。在此提醒一下像我们这样拖着大箱子的盆友来山城要做好心理准备,爬坡上坎什么的,分分钟遇到的事。

虽然重庆城市交通还是很方便的,但地势改不了啊,到了重庆你可以看到各种梯,过天桥的,上轻轨的,这里到那里的,甚至于我进到房间里都还有一个坎要上==对于长期在平原生活的我来说,要拖着大行李箱,背着电脑和单反爬这么多梯,真的有点累(⊙o⊙)…不过轻装上阵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我在想在重庆生活应该腰板、腿脚都会比较好吧,爬上爬下运动运动也挺健康。



重庆轨道交通很便捷,很多地方都可以到,车厢宽敞,服务也比较好,站内有洗手间,要赞一下。只是有些站没有电梯,对于行李多的人来说麻烦了点。算了,这点事也难不倒我们两个女汉子的。





重庆轻轨也可以算观光列车了,在车厢里可以看江景~

到房间收拾好之后,终于可以轻装上阵逛山城。来重庆之前我们也没做什么准备,只订好了房间,随便查了一点东西,随性逛一下。

在网上查到的“重庆小面50强”,觉得好厉害,吃个小面也要评50强,大家都是吃货啊哈哈哈。我们选择了两路口的胖妹面庄。就在宋庆龄故居旁边,两间店面,看似简单,味道却不简单。



我点的是精品肥肠+牛肉,好好吃!!!面条劲爽,麻辣够味。重庆小面是介于成都水叶子面和细面之间的粗细度,嚼起来很有质感,而且每一根都裹了油汤的味道,再配着煮得非常入味的肥肠、牛肉,用四川话说就是,巴适惨了!其实这种味道成都也有,但重庆的就更加重口味,吃完嘴里麻麻的。川渝的面条跟广东的面条很大差别,广州这边讲究清汤,鲜甜,味道淡;而川渝的面,小小一碗,却有好多调料、香料在里面,有滋有味,还有种类丰富的肉哨子,肥肠、牛肉、排骨、杂酱、豌豆、芹菜、酸菜······任君选择。吃完这一碗,整个人都精神了(有点夸张哈哈)真实是吃完这一晚胃口大开,更要磨刀霍霍向更多重庆美食进军!这一碗面让我想起在台湾一家小店吃的牛肉面,同样吃得很开心,回味无穷。

【胖妹面庄】名不虚传,在这里推荐一个!^_^

吃完我们坐地铁到较场口站。说到较场口,怎么觉得像是一个行刑的地方→ →想起网上有一篇吐槽重庆地名很土的小文,说成都的地名多好听,高贵霸气有总府路,诗情画意有琴台路,还有什么青羊宫、文殊院、春熙路,总体还算雅致,乡土一点的就是茶店子、梁家巷。而重庆的地名,红旗河沟、解放碑、牛角沱、菜园坝,更奇葩的是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哈哈哈,到重庆你去看地名,确实是这样。这个也跟城市地理环境和历史是密切相关的,我倒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至少是有历史有来源并且名字一直沿用的,也很有特色,总比一些新取的不知所谓的名字好。再说,本地人对这些地名可是有感情着呢~

在较场口,主要是去看看十八梯。由于山的原因,重庆分为上半城、下半城,繁华的解放碑在上半城,而破败的十八梯在下半城,它们仅仅相隔一条马路。据说,要看老重庆,老山城,就要到十八梯。这条老街道几乎全是石阶铺成,因为山势,所以呈斜坡状,陡峭弯曲。这里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也是被重庆高速发展所抛下的一块区域,却也因此,保留了山城原汁原味的市井味道。

我们到这里时,看到确实是一副破败的模样,吊脚楼感觉也摇摇坠坠,跟它背后的高楼行程鲜明对比。







现在棒棒军都有公司了。在我们这一辈的人小时候,电视里经常播放一部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跟着大人来来回回也看了挺多。棒棒军,也是重庆山城地形的特殊产物吧,手持一根帮帮,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爬坡上坎,为顾客搬运东西。看到这个招牌,就勾起小时候的回忆了,好像那些电视剧里性格鲜明的人物,就正活动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由于不是很熟悉这一块,而且那些石梯看起来弯弯曲曲也不知道通向哪里,我们只是进去逛了一点点,就出来了。

看到这些地方,总有一点老四川的感觉,成都都很少这么老的街了。我小时候曾在川东生活过,零星还有些印象,川东那边跟重庆相近,有些丝丝的感觉,有点相似。

从十八梯出来,直接就可以走到解放碑。



解放碑,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国家纪念碑。据说这里是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不过现在国内的商业街都大同小异,我去过的,春熙路、王府井、北京路、南京路、观前街、中山路····都差不多。



刚巧老文和我都穿着白裙子,哈~



解放碑附近有个好吃街



这是好又来酸辣粉,好像名气还挺大,但我吃了只是失望,味道一般,粉也不够绵软。这家店没有座位的,只能买了之后自己找地方坐着吃,我们去的时候很多人排队。但吃过之后我和我妹一致认为,如果去找一家街上的小店,应该更好吃。说到酸辣粉,我就想起我小时候住在都江堰,家里出来的小巷口,有一个面摊,真的只是面摊,撑上几根竹竿,扯上红白蓝三色的那种篷布,早上摆出来,傍晚收回去,老板就住在我们家楼上。东西都比较简陋,蜂窝煤的炉子,一口大锅,旧旧的碗柜,放满了洗干净的碗和各种各样的调料,桌子椅子全都不配套,一样是一样。但就这种小面摊的出品,却好好吃,最记得的是酸辣粉,又酸又辣,滋味十足,一碗粉,看似简单,但里面好多调料,细细碎碎,才能撑起一碗粉的味道,那些黄豆粒,大头菜颗粒,还有香喷喷的辣椒油,光是看着,就要吞口水了。不过这种味道,好多年都没有吃到过了,也许只留在童年里。

还吃了一碗糍粑,这个倒是味道不错,糍粑口感比成都的粗,但也是另一种风味。

走路再去朝天门有点远,我和老文直接去了洪崖洞。洪崖洞位于江边,以“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而建,面朝嘉陵江。现在的景观,大约是以老建筑为基础重建的。木制古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确比较有特色。网上还看到,说洪崖洞的建筑,跟宫崎骏动画里的某些场景很像,对比之后,发现的确神似。有趣的巧合~



里面有几条美食街、特产街,都可以逛逛。还有,走近火锅店的时候就有一股香味,好诱人呀。



在重庆拍的几张夜景人像,都很喜欢^_^







修建中的大桥,和民俗建筑一角。





隔远一点拍,应该也很漂亮。



我还没到山上去看重庆的整体夜景,已经觉得赞了!想必去南山上看,更好看吧。下次弥补上这个缺憾。重庆有“小香港”之称,的确,这里真的是高楼林立,房屋密集,夜景不输香港。在平地里,这些高楼、高架桥似乎不觉得有什么,但在重庆这种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参差的高楼,层叠耸立,更带给来自平原的我不一样的感觉。



江对岸可能是艺术馆之类的建筑。荧幕上不断有广告在播,五颜六色的灯光就映在江面,一艘小船静静地浮在波光之上,一盏小灯孤寂地亮着,影子和影子,依偎在一起。





这张照片,其实当时是想长曝,但手持不稳就抖了。然而却因此得了意外之美,照片看起来像是一幅印象派绘画。

今天好像没吃什么大的东西,吃了好些小吃,肚子就饱了,回到房间好好休息。晚上躺在床上,我又开始回味小面的味道,心想第二天我一定还要找家店来吃!晚上还有重庆火锅等着我们!

第一晚我们住在大溪沟,因此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在附近觅食。有着重庆小面50强的名单加上大众点评网,在附近找一间评价不错的面店,也不难的。我们走两步就看到这家【一热胜三鲜】,名字很奇特,有木有!

点餐之后,店员先给我们端上两晚撒着葱花的骨头汤。这跟四川一样,吃面的时候,会喝骨头汤或者面汤。我们要了宜宾燃面、杂酱面和豌豆米粉。米粉味道就一般,燃面和杂酱面我觉得挺好吃的,都是不辣的,看着都是碎肉拌面,但味道却不一样。酱料有着不同的味道,一个花生味重点,一个甜味重点,混着肉酱,都很好吃,我们把两碗面都吃光光。



后来在网上一查,原来,早些年,【一热胜三鲜】在重庆小面50强里面是排第一名的!好流逼!不过我们吃的时候,不明缘由,觉得味道不错,可以一吃,但如果要说全重庆第一,还达不到。看到好多人评价说后来店铺换老板,品质下降了,很多慕名而去的人就大失所望。我们倒不是抱着多大希望去的,所以感觉还不错~如果去到那里吃,推荐燃面哦。

回到大溪沟站搭轻轨,意外发现站下面就是Jolie罗晓韵开的花图摄影。原来就在这儿啊,巧遇巧遇。墙上的这朵水粉花很漂亮,忍不住要合影。





今天行程很简单,直接坐去磁器口。



在车厢里,本来我是想拍对面车窗里映出的我和老文的影像,结果对面的阿姨看到我在摆弄相机,就把小孩对着我的镜头,让他对我笑,哈哈~于是我就拍下了这有爱的一幕。虽然大家都是路人,在车上萍水相逢,但这一刻,包括我们邻座两人,六张笑脸,都永远定格在一张照片上。

磁器口在沙坪坝,地图上看着挺远,换一次线,感觉也没坐多久,就到了。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曾是嘉陵江的重要码头。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


四川的几大古镇我都去过,感觉磁器口更为古朴一点,地面上的确是旧时的石板路,不像有些打造后的古镇路面地板也是全新的。除了主街一带跟我去过的古镇大同小异,小街小巷里,还是很有风情的。



去的这天,下着绵绵的小雨,打在青瓦上,也很有感觉。好想就找一家茶馆,就这样听雨看雨,坐一下午。











高跟鞋当花盆。。。。



湿湿的石板路,像极了童年的某些记忆片段。



漫无目的,逛,拍。



大概因为地势高高低低,房屋错落,绿色植物充斥着角角落落,这些小巷子因而显得更有味道。





被雨水打湿的树叶,散发出一种鲜艳的绿。



两个成都妹儿逛山城~



这几条巷子里的建筑,还是原汁原味的。





一株三角梅,正开得灿烂,招摇在巷口,和这绵绵微雨一起,清新了这个午后。





待我长发及腰。。。。现在果然及腰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天青色等烟雨。



青瓦房,绿树荫,清风细雨人不归。



古镇人家,门口长了青苔的阶梯。



古镇正街



卖家居的小店。





通向河边。



一路都有小雨伴着。雨水细碎得像是被姑娘的剪子剪碎的丝绸,丝丝缕缕,拂过人脸。山城的秋天,渐凉。



石板路上的雨,沾湿行人的鞋。





一抬头,一抹温柔。





房前一串绿藤,小巧可爱,被雨淋得更加讨喜。



这条巷子里,好多家小清新的咖啡馆、家居店。





一个妹儿在街边写生。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花?



好多木马,好喜欢(*^__^*)





懒鱼时光馆,店主是一个文艺到不行的大男孩。店里全是这类手工制品,被各种小植物、可爱之物包围,店里放着小清新的音乐,店主一个人在自唱自high欢迎我们带来。→ →





这些东西,独自经营,也蛮辛苦的。





童年木马小屋。





最喜欢的是这些袖珍植物盆景。



小小一个玻璃箱里,竟有这样一个世界,有了它,就好像有了整片森林。



想起鲁迅笔下,“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不正是这样吗?



出了小店,听见喵星人在喵喵喵召唤我。





猫咪在下雨天走过,地上落下一串梅花。





蘸着雨水画下的朵朵梅花真是可爱极了。(*^__^*)



尾巴还圈着小板凳。呆萌呆萌的。





旧时店铺的门都是这样一块块木板拼的。开店的时候就一扇扇拆开。印象中,我还看过这样的店铺开门关门,不知什么时候,它消失在身边,只能在古镇中看到。也许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终会走近时光的灰尘里。



临街座位,桌面还有小植物怡情。



如果不是下雨,街两边的摊档应该都摆出来了。







路人不多,合照还是自己解决吧,放在石阶上自拍。



雨终于停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白衬衫打湿了又干,我却始终没实现在这里喝一下午茶的愿望。

正因为雨,古镇人不多,逛起来反而清净自在,更让人感到闲适。

如果再泡上一碗清茶,优哉游哉,看天光变幻,看过客往来,将是多么惬意。

好吧,下次来我一定要喝茶,坐一下午~~~~(>_<)~~~~



往轻轨走的路上看到路边摊卖锅巴土豆,很是诱人,作为“吃土豆狂人”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妹儿,吃啥子?”卖土豆阿姨这样问(旁边一锅是豆腐)。“要土豆,要焦了的。”我说。阿姨麻利地把用夹子捡好了土豆在碗里,用厨房剪刀剪碎,拌上辣椒粉、盐、蒜泥、香葱末等。土豆皮被煎的微焦,脆脆的很香,里面的部分则是绵绵软软的,很好吃。

关于到底吃那一家火锅,我们犹豫了很久,又要铁锅,又要老火锅,各种查资料。最后因为要到机场附近的七天酒店入住,所以决定过去再吃。这边吃的其实很多,看到有火锅连锁,奇火锅,大众点评评价也不错。然而我和我妹偏不想吃这种尽是游客的装修比较好的连锁餐厅,于是专找小馆子。看到一家真三味火锅,大众点评网连评分都没有,但在店门口闻闻香味扑鼻,看到也好多客人吃得热火朝天,于是最终选择了这家。



进来之后发现身边的食客全都是重庆本地人,味道应该不赖吧。这家店的确是木桌,长板凳,铁锅,老油,连碗都是土碗。看着红腾腾的一锅,食欲大开,这才是火锅啊!那些清汤寡水的,走开走开!



用公鸡土陶碗喝饮料,粗糙却有股朴实的质感。



只用香油碟加蒜泥和盐蘸着吃,很有滋味,麻辣鲜香,总体感觉比成都的重口味!成都的基本都是用清油。可惜我们两个人点不了很多菜,但是吃下来还是很爽。

不过,这两天都吃得比较重口,火锅又是牛油的,不易消化,你懂得。。。但为了美味,一年就这么一次,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天,早上搭了早班飞机离开重庆,我和老文,一个飞广州,一个飞北京,一个继续过夏天,一个正在过冬天,而重庆,在我的记忆里,停留在了秋天。



以前觉得重庆就在成都隔壁,没起太多的心思,这次“路过”之后,却发现也很好玩,山城果真也是魅力十足,而且还有好多地方我没有去到的(武隆的喀斯特地貌我也很是想看)。于是下次再来的念头,开始在心里长草。

下次我还要去找其他家的小面、酸辣粉、火锅以及很多很多的其他美食一饱口福!~~(>_<)~~现在坐在宿舍里, 默默地再想一遍小面和火锅的味道

评 论
手机:  
电话:  
联系人:
Q Q:   
地址: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各项建设...
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
近日,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滁非绝色》正式对外亮相。据悉,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
《芈月传》热播助长淮南景
近日,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着实让“淮南十景”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